![]() |
手机版 | ![]() |
微信公众号 | 首页 | 商会简介 | 展会信息 | 培训信息 | 商会动态 | 商会会员 | 商会会刊 | 外贸资讯 |
![]() |
|
||
流通专家解码“新零售” | |
|
|
2016年10月13日,马云在2016杭州·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 2016年11月11日,以优衣库为代表的“聪明”店铺开始采取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的模式。 2017年2月20日,以“新零售新消费新未来”为主题的百联集团、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协定签署仪式在上海举行。百联集团董事长叶永明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共同签字“联姻”。 “新零售”与传统零售之间是什么关系?“新零售”在未来流通变革中处于什么地位?中国顶级流通智库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16位专家就此发表观察评议,现编辑、刊发,以飨读者。 上海百联集团同浙江阿里巴巴集团进行战略合作,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实体商业企业同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强强连手,有可能对促进我国商业的改革、创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些人说这是马云“新零售”概念的体现。实际上,早在马云提出“新零售”的一年前,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5]72号文件)。商业发展史证明,商业理念、模式、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但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商业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任何商业创新都离不开现实的商品流通。希望百联在同阿里的合作中,不要偏离这一基础。 ——黄海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理事长 实体商业的问题不是阿里能解决得了的。“新零售”是在炒慨念,没有什么可操作的新东西。阿里与百联合作是阿里在窥视百联在上海南京路上的那块宝地呢。中国百货业的根本问题在于老百姓手里没钱去百货店买东西! ——马龙龙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副理事长 古今中外商业一直是变动不居的。一旦商业停滞了,整个经济也就失去活力了。商业也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最先发力和始终活跃的领域。船到桥头自然直,所以不必担心实体商业会衰亡。它会在面临发展瓶颈后找到突破口。而电商靠技术起家和攻城略地,但技术终究要落地。所以,阿里巴巴与百联联姻是合乎商业逻辑的,方向是正确的,至于成功与否是另一回事。这个事实再次表明,中国商业变革实践走到世界前列。而“新零售”也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博弈。亚马逊的商业创新也引起全球关注。但是,我们又看到实践走在理论前面。不过这次中外流通理论面临同样的试题,希望我们有鞭辟入里的解读。阿里巴巴与百联合作的背后肯定隐藏着历久弥新的商业密码。 ——高铁生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副理事长 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的联姻,很有可能是我国零售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预兆,预示着我国零售业发展可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是在线线下融合发展进程加快,O2O模式将趋活跃;二是零售业并购趋于活跃,零售业发展的大企业主导时代即将到来;三是零售模式、业态、组织和技术创新将进一步加快,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零售革命;四是零售业新世界与旧世界的界限将更加分明,传统企业退出零售业的速度有可能加快;五是在线线下的不同模式零售企业之间、在线零售企业之间、线下零售企业之间联合求生存和发展将成主旋律,联盟发展将成为大多数零售企业的必然选择。我们流通界学者需肩负起历史使命,通过对三大问题的重点研究,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国家政策制定提出建议:一是在线零售企业向线下发展预示着网络零售业发展遇到了天花板,必须向线下发展才能延续其业务的快速增长,还是网络零售业比线下实体零售业的竞争优势大,通过开展兼并活动进一步吞噬线下实体零售业的地盘?二是在线线下零售企业结盟发展将使哪些新模式、新业态、新组织涌现,并影响我国零售业发展格局?三是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且带来市场集中度的快速提升和市场势力变化,将给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郑勇军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阿里与百联联姻是新形势下中国零售商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其特点一是更加突出信息导向的商业驱动升级;二是以现代互联网云技术驱动的商业业态升级;三是将传统实体零售业优势与现代电商优势的优势叠加;四是集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于一体的商业流程再造;五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相互融合与商业产业链创新。同时,阿里联姻百联也是淘宝传统单一电商平台在新竞争格局下的战略调整,以弥补其天然缺陷和短板的一种明智选择。 ——柳思维湖南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我认为百联和阿里的合作,是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流通创新的新实践。百联是我国最大的流通集团之一,有多业态零售,在批发、物流等领域也有很强的竞争力,自身也进行了不少“互联网+”的探索实践。与阿里合作,对于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加快创新探索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流通创新全面推进的阶段,零售创新、批发创新、物流创新,乃至供应链创新正在加快涌现。各种创新都值得期待,也都有待实践和市场检验。 ——王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百联为什么看重与阿里的合作呢?分析起来有其苦衷。百联近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最有代表性的几大板块经营全面下降。在这种形势下,百联希望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实现振兴,虽然阿里巴巴目前没有给它任何实质性的好处,但是借助于阿里巴巴的发展势头和马云抛出的“新零售”概念,或许能有转机。 携手百联,阿里巴巴的形象可以升级,百联业态齐全、形象“高大上”,又是地处上海南京路等黄金地段,这正可弥补阿里巴巴形象上的短板。马云说此次与百联集团合作是“自由恋爱”,发现对方是“自己缺少的另一半”。这句话点到了本质。 马云与百联合作的另一重要意图是兜售他的“新零售”概念。马云要用“新零售”概念颠覆零售业,光靠阿里巴巴及现有的合作伙伴影响力是不够的,进入大上海、抢占南京路是一步很好的棋,既可实现电商企业落地的要求,又可占领零售市场高地。 ——李骏阳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新零售”,其本质是在当下“零售革命”的大潮中,以用户为中心,用最先进的零售技术、最好的融资手段,整合各种零售资源,搭建最好的零售平台,吸引和创造最大的用户群体的一种零售模式,就是在线、线下加上物流的整合。只不过,这里讲的“在线”,区别于现在分散的电商平台,而是一个“云平台”。“线下”是指那些众多的销售实体店、服务中心、制造商等,“物流”则是一种消灭了库存或极少库存的智慧物流。也就是说,“新零售”是运用“云平台”面向“云消费”,实现全管道、全域营销。 “新零售”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全方位需求。达成这样的目标,首先需要技术,即商业智慧;其次就是资本,即商业金融。 ——王成荣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对于阿里巴巴与百联联姻的深层意义,我认为:其一,意味着中国电商正式进入冷静发展期。流通业尤其是零售业的发展方向,绝对不是“虚拟”取代“实体”这样的结局,更不是O2O这么简单。其二,意味着“新零售”时代的开始。阿里巴巴与百联联姻,就是做出个“新零售”的样板来。马云深知,上海是个实实在在的国际商都,百联是个实实在在的龙头商业企业。有了这个实实在在的样板,才可以明明白白地说:“新零售”时代已经开始。其三,意味着流通创新要走务实之路。这一次,阿里巴巴集团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是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包括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高效供应链整合、会员系统互通、支付金融互联、物流体系协同六个领域实实在在的全方位合作。 ——徐印州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教授,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在人类历史上,效率的提高既经历了充分的社会分工,也经历了产业的高度融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用去打赌线上线下谁笑到最后。阿里与百联连手打造“新零售”充分说明,整合优化,才能合作共赢。 ——丁俊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顺势而为,阿里与百联的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联姻之后日子过得是幸福还是痛苦,我们拭目以待!当然,我们祝愿两者共赢的路走得越远越好。 ——荆林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仅从阿里和百联的联姻来看,一是“新零售”不是凭空而生,也不是最近由某位大佬、名嘴命名才出现的新东西,而是伴随着电商产生就露出端倪,由包括实体零售与电商在内的“商人”共同努力探索,近几年不断成长发展、衍生演变而形成的商业现象。二是阿里、马云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唱独角戏,电商再能,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实体零售。同样,实体零售也必须转型创新,向电商学习借鉴,寻求合作,从竞争走向融合是必然之路。三是最大电商与最老牌国有企业合作,目前是形式多于内容,更值得期待的是后续动作。百联是全业态,以上海市场为主;阿里是电商老大,网络遍布全国。众看官更想知道的是此二位联姻后生下什么样的“孩子”,希望是优生之物。四是强强联合,门当户对,优势互补,是当今企业整合之趋势,被更多人所认同。当然,蛇吞象、大吃小,虽然过于丛林法则,但也属自然现象,是市场经济应有之义,不可完全排斥。 ——傅龙成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阿里与百联联姻是强强联合,是旧零售动能的转化与“新零售”的发展,更是体现国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举措。 ——祝合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零售的本质是连接商品和人。我认为,第一代零售是经营商品,重心是为顾客找到商品,连接方式是独立店铺;第二代零售是经营顾客,重心是为商品找到顾客,连接方式是连锁店铺;第三代零售是经营平台,重心既是为顾客寻找商品,也为商品寻找顾客,这以淘宝为代表,特征是连接方式的多样化。这样看来,未来的“新零售”,革新在于如何利用新技术建立顾客与商品的直接联系,以解决顾客与商品包括服务的直接化、精准化、及时化,即高效的一对一的实时连接问题。 ——刘观志安徽徽商城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上海百联、江苏苏宁、浙江银泰三家都是当地的实体流通龙头企业,他们都与阿里合作,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整体性网络,覆盖整个长三角。一旦整合完成,这也将是全国最大的实体零售体系,阿里的这一盘棋,下得真大。双方整合的难度不容小觑,一是百联本身还是一个传统零售企业,其基因尚未与互联网接轨,这个过程会相当漫长;二是阿里的“新零售”还处于概念阶段,真正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还在探索之中;三是三个不同的区域面积太大,零售业的生态环境和转型升级也有一个过程;四是牵涉的利益主体、体制机制问题太多,需要较长时间协调。 ——王先庆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零售业大规模关店,电商并非主要原因。首先是商业模式存在问题,千店一面,同质化严重;另外就是成本高企,包括人力成本、房租、税负等。传统百货业模式已经走上末路,难以生存和发展下去了。传统零售的出路,一方面发展体验经济,增加餐饮、休闲娱乐等体验性服务;另一方面就是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店,以O2O模式扩张也是未来趋势之一。 ——洪涛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 (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供稿) |
|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