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机版 | ![]() |
微信公众号 | 首页 | 商会简介 | 展会信息 | 培训信息 | 商会动态 | 商会会员 | 商会会刊 | 外贸资讯 |
![]() |
|
||
中国商务:在谋势中求突破 | |
|
|
外汇储备下降是否会拖慢中国对外投资的步伐?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还具备哪些优势?中美贸易政策将走向何方?中国将如何加强中俄经贸合作?……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中国商务部领导对中国商务发展进程中的热点议题一一作出回应。 “走出去”:行稳方能致远 媒体提问:在中国对外投资增速较快、中国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当下,中国外汇储备也下降较快,这是否会拖慢中国对外投资的脚步? 钟山:首先我想要强调的是,企业对外的正常投资是不会受任何影响的。目前确实有一些舆论认为,中国不鼓励对外投资,我认为这个舆论是不准确的。中国政府一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应当说,自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绝大部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表现很好,深受投资国欢迎。 2016年,中国境外企业实现销售额总计1.5万亿美元,向所在国交税400亿美元,聘用外国员工150万人。可见,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发展是好的。 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少量企业在“走出去”中存在盲目的、非理性的行为。主要是一些企业既无实力,也无经验,因此到境外投资和发展就难以为继,经营和管理出现了困难与问题,有的企业已经付出了代价,甚至给中国形象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对盲目的、非理性的投资是不鼓励的。不仅不鼓励,我们还要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 行稳方能致远。我们将通过各方努力,让中企能够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中美应加强合作管控分歧 媒体提问:钟山先生,您是中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先生则是美国新任商务部长,您是否有意愿尽早促成您与美方对口部长的会面?目前中美存在很多贸易摩擦,您是否认为两国会爆发贸易战?在特朗普总统任职期间,对中国贸易政策有两个选项:选项一是在双边之间达成一系列措施、安排、限制或施加关税。选项二是改变目前美国实行的税法和税制,向所有进入美国的产品征收20%的边境税。两种政策导向,两害相权哪个更轻? 钟山:中美两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双边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中美两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影响全球贸易投资等各个领域,所以,各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变化给予关注是正常的。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去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5196亿美元,同1979年建交时相比,增长了207倍。中美双边服务贸易已超过1100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已超过1700亿美元。中美关系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格局。 许多美国朋友、西方朋友都认为中国离不开美国,我想他们说对了一半。同样,美国也离不开中国。近十年,美国对中国出口速度要比中国对美国出口速度快得多。美国对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1%,中国对美国出口年均增速只有6.6%。这充分表明中美对彼此都非常重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的时候强调,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贸易战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在罗斯先生就任美国商务部长的第一时间发去了贺信,我也期待和他见面。罗斯先生曾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是一名谈判高手。我愿意和优秀的人打交道,因为优秀的人善于从长远上和战略上思考问题。我和罗斯先生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商务部长,我们共同的任务是加强合作、管控分歧,实现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两国领导人、两国政府部门对中美双方的贸易关系会有正确判断,即双边经贸关系是否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一定会通过努力,使两国经贸关系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任何保护主义都是不符合两国利益的。 “一带一路”架起沿线国家“共赢路” 媒体提问:“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商务部在推进“一带一路”方面有何打算? 钟山:“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合作倡议,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倡议提出三年多来,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50多个国家已与中国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合作成果远远超出预期。 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去年我国同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3万亿元人民币,增速超过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速。双向投资也在不断增长,沿线国家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去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达145亿美元。中企已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增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的欢迎。同样,沿线国家的产品、服务、技术、资本正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目前,我们正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推动各国企业间的合作,让“一带一路”建设有新发展、新成效。今年5月,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筹办工作。在高峰论坛期间,还要办好推动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中俄经贸合作红利期已到 媒体提问:作为中俄经贸合作分委会中方主席单位的中国商务部将在哪些方面着力,进一步加强中俄经贸合作?俄罗斯拥有森林工业资源优势,中国商务部是否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合作? 钟山:俄罗斯是中国重要邻国之一,两国不断加深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合作,两国的人员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中俄两国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之间有许多机制,这些机制在双边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说,现在双边合作是非常顺利的,双方都是满意的。未来也是非常美好的。 做好自贸区“文章”深化粤港澳合作 媒体提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贸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恰好在这一湾区内。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商务部有何举措支持推进广东自贸区以及前海合作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王受文:为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一段时间以来,协议执行得非常好。目前,内地和港澳正在协商签署投资协议以及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商务部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包括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及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个自贸试验区的片区各有特点,但它们的共同点是专门针对与港澳之间的合作,特别是广东与港澳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粤港澳之间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很多香港金融服务提供者到前海投资,在法律服务等服务业开放方面取得了成效。 自贸试验区还为香港和澳门的青年创业创造了条件,专门设置了港澳青年创业园,为港澳青年的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措施。 商务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会增强大湾区发展吸引力,为大湾区未来的前景增加新的筹码。 “三个不变”让中国更具引资魅力 媒体提问:今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9.2%,外界对于这样的变化存有异议。应如何看待数据变化?目前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还具备哪些优势? 王受文:今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确实下降了,但是2月份实际使用外资的数据是增长的。仅以年初一两个月的数据来判断全年形势,为时尚早。我们对完成全年吸收外资的任务是有信心的。 中国吸收外资的基础很扎实,涉及很多方面。一是中国的市场巨大。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达33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巨大的市场对于任何企业包括外资企业都具有吸引力。 二是中国的产业链齐全,价值链完备,上下游任何一个产业进入中国,都能找到相配套的企业。同时,中国的投资环境也越来越好。去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190多个成员中排名上升了6位,这说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在改善。 三是外资企业和中国企业公平竞争的待遇也会越来越好。此前,外资企业不能够参与中国国内标准的制定,现在外资企业也有这样的机会。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注册资本缴纳等领域,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享有同样待遇。 更重要的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立场没有变。去年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社会强调了“三个不会变”,即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前不久,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20条措施,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的对外开放,这对外资来说机会越来越多。法律法规的完善、产业配套能力的增强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在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都保持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第一位,所以,我们对未来中国保持相当规模的吸引外资仍然有信心。 中非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媒体提问:长久以来,中国将非洲视为中国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但很多非洲国家百姓对中国制造商品留有“假冒伪劣、产品质量差”的印象。中国很多企业在非洲大陆投资,但很多当地百姓却将中国企业视作剥削者,认为中企给当地带来了包括非法采矿、环境污染等在内的问题。中国商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保护非洲消费者利益、保护非洲国家当地居民的利益,从而进一步改善中国产品、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形象?2017年,中国对非洲投资(包括私营部门投资以及政府性质投资)有何打算? 钱克明: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2月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宣布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自2015年起,未来三年总共要投资600亿美元,这是官方的。民间投资还要远超过它。随着非洲自我发展和自我治理能力的增强,中非的合作潜力会越来越大,今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企赴非洲投资。 对于记者所说的“中国把非洲当成一个市场和原材料的来源地”,我想予以纠正。目前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很多,仅去年中企对非新增投资已达32亿美元左右,投资范围涵盖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其中大部分投资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增加了出口。比如,在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区,一家制鞋企业雇佣了3000多名当地居民,为埃塞俄比亚创造的外汇占该国出口创汇较大比例。 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合作是全方位的。中国目前在非洲企业很多,既包括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包括建设企业。他们通过建设亚吉铁路、坦赞铁路,促进非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此前,一些西方国家把非洲作为原材料来源地或产品的倾销市场,很少参与非洲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但今天中国通过发展贸易的方式销售产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投资帮助当地创造就业、改善基础设施,甚至创造外汇。中国企业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 另外,中国制造业处于发展过程当中,不可否认,个别企业出口到非洲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但我想强调的是,大部分出口到非洲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是价廉物美的,深受当地市场欢迎。商务部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会同有关部门实施的“清风”行动,就是要防止企业把一些低劣的产品销售到国外市场。同时,中国还同非洲很多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通过这些机制能够解决出口到非洲产品质量差的问题。 (本专题稿件由本报记者王旭光、王晓、吴力采写;图片由本报记者厉宝骏摄影) |
|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