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末,M2同比增长10.5%,增速相比3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1和和2.3个百分点;4月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比3月回落800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39万亿元,比3月减少7289亿元。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分析认为,利率上行持续,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必要性下降。 李佩珈指出,严监管背景下,货币供应出现回落。4月末,M2增速相比3月末回落0.1个百分点,M2增速已连续7个月回落,低于年初12%的增长目标。4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相比3月减少728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下降主要与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规模下降有关,分别比3月减少2087亿和1640亿元。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主要与监管从严有关。二季度以来,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连续出台多项旨在减少监管套利空利、促进资金“脱虚入实”的政策,包括《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和》等。 资金“脱虚入实”,严监管效应初现。李佩珈分析,委托和信托贷款规模下降表明在强监管背景下,表外融资规模已开始收缩,一定程度表明资金已开始“脱虚入实”,严监管效应初现。这也可以从“M2-M1”剪刀差缩小、房地产信贷数据等得到印证。4月,M2-M1的增速差值由3月的-8.2%下降至-8.0%;4月,新增住房部门中长期贷款平稳略降,其值为4441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比重为40.4%,相比3月下降3.7个百分点。 信贷保持平稳增长,替代效应是重要原因。李佩珈指出,尽管货币供应量增速整体回落,信贷仍保持了平稳增长势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相比3月增加800亿元,相比过去五年(2012~2016)平均值7024亿元多增3976亿元,表明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不减。信贷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与经济企稳、债市波动有关。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融资持续低迷,部分企业减少债市融资而转向银行信贷。4月份,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为769亿元,相比3月减少31亿元,也低于2016年月度1000亿元的融资规模。 利率上行持续,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必要性下降。李佩珈分析,严监管背景下,不仅货币供应量增速出现回落,利率也开始全面上行。4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65%,分别比3月和上年同期高0.03个和0.54个百分点。融资环境偏、利率上行加大了金融市场调整压力,也容易推高企业融资成本。在通胀无忧、利率上行、资金开始“脱虚入实”的大背景下,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空间和必要性在下降,应进一步关注从严监管政策对经济的后续影响,防止“去杠杆”政策过激带来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