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机版 | ![]() |
微信公众号 | 首页 | 商会简介 | 展会信息 | 培训信息 | 商会动态 | 商会会员 | 商会会刊 | 外贸资讯 |
![]() |
|
||
国货品牌正在抢占消费者“购物车” | |
|
|
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决定从今年开始,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目前,我国加快品牌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设立‘中国品牌日’,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有利于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王东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是当下助力供给和需求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性价比高特别是名牌产品需求旺盛,一部分消费需求已经向国外溢出。这表明供给侧必须主动适应消费升级变化。” 王东所说的趋势变化正在消费市场显现。价格不再是消费者选购商品的首要因素,品质、品牌、价值认同等消费者决策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百雀羚、上海家化、科沃斯、全棉时代、三只松鼠等国货品牌,有的老树开新花,有的通过品质和新技术吸引消费者,有的则借助互联网取得不俗业绩。 国货品牌呈抢滩之势 近日,天猫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国货突围报告》,就2016年“双十一”期间国货品牌线上表现进行复盘。数据显示,在14个大类消费品中,选取各大类前100个品牌作为样本,2016年“双十一”国货品牌销售额占比为63%,共计902个国货品牌跻身各品类前100名,占上榜品牌总数的64%。 其中,国货在家具、食品、建筑装潢、大家电4个类中目均占据了超过75%以上的市场份额,家具品类的国货品牌的占比高达95%,在前100个品牌中,中国货品牌数为94个。服装、汽车及配件、居家日用、手机数码4个类目的国货品牌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家电、母婴及儿童用品、箱包鞋帽、美妆个护、保健、户外运动共计6个大类的国货市场占有率在40%~60%之间,而保健及户外运动两大类目,国货市场份额分别为34%和29%。 就国货品牌实现抢滩的表现,阿里研究院认为,老树新花、品质至上、新技术融合和互联网化是国货品牌突围的四个方向。如国货老字号百雀羚将品牌重新定位为“天然草本”,与IP、娱乐业进行跨界联合。通过天猫打造年轻、时尚的品牌新形象,2016年“双十一”当天,有125万消费者购买百雀羚,成为天猫美妆类销售冠军。而互联网品牌三只松鼠,作为C2B商业模式的践行者,专注于产品的同时,关注年轻人消费过程中的情感诉求,致力于通过细心周到的服务为消费者创造惊喜,如快递包裹中的“开箱器”等。此外,三只松鼠不投硬广,只投有IP有内容的广告。2016年“双十一”当天,其单店销售额高达4.35亿元,全渠道突破5.08亿元。 高端市场仍存供给盲区 尽管近两年不少国货品牌不断崭露头角,但中国品牌在高端市场表现仍不及整体市场。分析2016年“双十一”数据显示,将各消费大类商品价格综合排名前20名的品牌作为高端市场,国货销售金额占比仅为37%,共计108个国货跻身高端市场,占上榜品牌总数的39%。尤其在户外运动、美妆个护、小家电、保健品等品类中,国货品牌存在供给盲区。 同时,国货和国际品牌产品平均价格存在差距,以“扫地机器人”高端市场为例,其中前十个品牌有两个来自美国,平均售价超过2700元,是国货同类产品平均售价的2.33倍。该细分市场1700元~2600元价格带大品牌缺失,而这应是国货进军高端的一片蓝海。 为助力国货品牌纵深突围消费市场,阿里研究院认为,首先,我国应坚持标准立业,建立消费品高品质标准,提倡科技创新支撑标准化,倒逼“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为消费升级提供有效供给。其次,政府、制造企业、电商(平台)应共同推进“中国品牌”活动,迅速推出产品和服务,增强国货在中高端的竞争力,引导国货消费深入人心。再次,应鼓励品牌企业利用全渠道营销手段,大胆尝试创新互动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资源,强化品牌标识,全方位打造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形象。第四,互联网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个性化需求,网红品牌、原创品牌聚集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处于发展的上升期,为孕育特色原创国货品牌提供了契机,需加以引导和鼓励。 |
|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查看 | |
|